南方艺术网

主页 > 书画 >

心画神思·弃慕铅华 ——谈刘建银先生的水墨山

刘建银先生的水墨山水创作特点是含蓄、松灵、蕴藉的,画面整体是以雅淡浑厚为美,注重在相对浑厚丰富的笔墨语境中,赋予山水造化以天人之际的追求,可以看出这一特征是从宋元以后山水画的笔意和墨趣中吸取而来,包括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讲到“运墨而五色具”的观念,也在他的绘画中有所体现。刘建银先生与此同时在作品局部的描绘语言中也吸收了“宋画”的优秀传统,以及黄宾虹的“浑厚华滋”和陆俨少的中锋用笔,他通过墨与韵的结合与展现,凝聚成为山水绘画的独到特色。在刘建银先生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对于大写意绘画中笔墨精神的强化,是以雄厚的焦墨与秀润的淡墨形成强烈的对照,彰显出他对自然造化的理解与认识。他将现实生活中的光色变化运用到笔墨的表达之中,让观者时常感受到画中有一种云气和雾象在流动和飘荡,从而使得画面既温润舒适,又具有暗示着时空范畴的节奏韵律,诸多因素构成了刘建银先生作品的艺术风格。

  

微信图片_20200111132218.jpg

 

  刘建银先生作品《古韵》▲

  

微信图片_20200111132242.jpg

 

  刘建银先生作品《迪塘人家》▲

  

微信图片_20200111132247.jpg

 

  刘建银先生作品《金丝峡写生》▲

  中国的绘画传统一直注重写意,如同京剧艺术一样,不拘于机械地再现对象,更要把握对象的精神气质,着意于创造意境以感染观者。

  刘建银先生用水墨的浓淡明暗再敷以淡彩点染成画,赋予画面清淡典雅之意境。在他的作品《迪塘人家》、《古韵》中,淡雅古朴的素墙黛瓦,屋后林木微茫,若隐若现远山的影踪,树木在微风下,若落英缤纷,屋前温婉曲折的小径幽寂,尽显高古空旷意境,不禁引人频频回首,叹四季更迭,往事如风。在作品《金丝峡写生》中,小桥前前高大的树木依偎拥簇,枝杈纵横,泛出点点春绿。树林似透非透,朦胧中掩映着勃勃生机,犹如深林秘境,意境深远,令人心驰神往,啧啧称奇。

  

微信图片_20200111132251.jpg

 

  刘建银先生作品《陕西镇安塔云山》▲

  刘建银先生的审美追求中强调中国传统绘画的气韵之美、笔墨之美和意境之美。所以他的山水画具有古朴、高邈、淡雅的格调,无论是大幅或是小品,皆各有独到之处。山石的皴笔或繁或简,坚挺朴质。看他的画,无论是太行、还是水乡与桂林的风景,都在他笔下洋溢着灵性及活力。他巧妙地运用线及浓而不浊的墨色烘托出山水的明洁意境,使他的作品清新俊逸,朴秀多姿,题材广泛,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那精巧轻快的笔墨,泼墨集线的豪放之风,可以想象出作者落笔时的自信与娴熟。例如刘建银先生作品《陕西镇安塔云山》,笔情墨意之间的自如挥洒,又自然地抒写出山高水远深邃与萧疏的意境。高大威武雄壮的山脉配以闲适静谧的小庙,既具气势又不失灵秀。

  

微信图片_20200111132255.jpg

 

  刘建银先生作品《山居》▲

  中国画的创作更需要文化的滋养,需要画家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与融会进行艺术加工。画家要注重写生,更要注重自己的心灵感受。中国画特别强调情景交融:“真情真景,妙合无间”。好的作品景即情、情即景。同样,如果技法能熟练地自然呈现,那么,心随笔运、得心应手,手到心到,笔到情到。笔即情、情即笔。笔之自然亦即情之自然。值得一提的是:在艺术创作中,要达到自然天成的目的,就要求作者有很高的技巧。所以我们在欣赏和创造作品的自然天成之美时,不能忽视它是依赖于高超技巧的。“人莫窥其巧”,并不是没有技巧,恰恰是巧到了让人感觉不到巧,而感觉到的只是自然的形象、自然的情感、自然的笔墨以及自然的气息、意蕴、美感。这在刘建银先生作品《山居》中特别明显,他用清逸的笔墨点染出空灵之感,老屋斑驳破旧,残落横亘,却古朴雍容。水面前几株掩映的草植萌生新绿,淡然澄澈。屋脊背后林木丛生,迷蒙深远,极富鲜明的民族性。整幅画既可见作者的笔墨功底,又借鉴了水彩画的技法。观察之细致,又说明作者对位置经营的匠心独运。正是如此,画面才既灵动,又有深沉蕴藉的意味。

  

微信图片_20200111132258.jpg

 

  刘建银先生作品《桂山春早》▲

  刘建银先生的山水艺术,表达的是画家自己独特的美感体会,同时抓住了这一特定自然景观的风韵。例如刘建银先生作品《桂山春早》远远望去,那秀逸劲拔的青山、清澈明丽的湖水,一种高洁舒爽之气扑面而来。画面在布局上巧妙地注入了一种感人的空间意象,将感情自然融化于山水画之中,从而创造出一种前无古人的独特画境。加之那潇洒利落的笔法和浓而不浊的墨色自然地烘托出这青山碧水的明洁意境。刘建银先生作品中,笔墨,等,意在象中,构成了永恒,悠悠然地荡涤着读者的心灵。

  

微信图片_20200111132301.jpg

 

  刘建银先生作品《家山秋韵》▲

  

微信图片_20200111132305.jpg

 

  刘建银先生作品《清江一曲抱村流》▲

  例如刘建银先生作品《家山秋韵》、《清江一曲抱村流》这两幅作品构图比较疏旷,更具即兴意味,毫无刻意的痕迹,像是无心中画成似的,但给人一种冷峻而内敛的感觉。山岩蜿蜒起伏,一笔一墨都有明确的作用和重要性。全景洋溢着生机,还有一种浑厚感,使人不由得想起那些令人崇敬的宋代山水大家们。

  北宋黄休复在前人“画分三品”的基础上又增逸品。认为“画之逸格,最难其俦,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于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逸就是超逸、绝俗之意。他把逸品作为最高,也是最难达到的审美境界。因为逸品的作者必须具备很高的人格、修养,才能脱俗,才能“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有了高超的绘画技巧,才能“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而恰恰刘建银先生也是在保留传统笔墨基础上的自开门牖,戛戛独造。作品内涵深慎,韵满气足,清新质朴,潇散旷远;是遥接荆、范,师承各家,兼收并蓄,恪守法度的精品佳构。(撰文:南阳经济贸易学校 李强)

  

640.webp.jpg

 

  艺术简介:

  刘建银,广西桂林人,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课题班,师从徐家珏教授。2015年随中国美院张谷旻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韩敬伟教授学习,现为香港美术家协会理事、桂林市政协书画院院士、中华之光书画院画家、灵川书画院秘书长。

  刘建银多次受邀赴韩国、香港、澳门展览交流,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展览和省级展览并有获奖,作品广泛深入学习传统与研究,传统绘画功底扎实,并深入到大自然写生体会,继承了传统绘画结合现代审美情趣的应用,在强化抒情性与艺术形式完美结合上有独特的领悟力与表现力,在继承中国画传统写意精神,展现当代绘画笔墨语言使之协调融合上,形成了较强的画风,得到了书画专家学者和专业收藏家的一致好评。

  作 品 欣 赏

  

微信图片_20200111142138.jpg

 

  

微信图片_20200111142144.jpg

 

  

微信图片_20200111142148.jpg

 

  

微信图片_20200111142155.jpg

 

  

微信图片_20200111142158.jpg

 

  

微信图片_20200111142202.jpg

 

  

微信图片_20200111142205.jpg

 

  

微信图片_20200111142209.jpg

 

  

微信图片_20200111142213.jpg

 

  

微信图片_20200111142216.jpg

 


(责任编辑:admin)